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,1992年5月经原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批准,成立了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,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、实力较强的交通学院之一,2000年6月合校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。

学院现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、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、道路与铁道工程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并于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内第一个公路、铁路、水运博士后流动站,200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。2007年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获批国家重点学科(培育),2014年载运工具运用工程、交通运输与规划管理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获批吉林省重点学科。学院现有交通运输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、交通工程、物流工程、汽车服务工程5个本科专业,其中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,原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,博士生导师38人,教授38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93%,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。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1672人,其中博士生78人、硕士生248人、本科生1346人。

学院设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、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、道路与桥梁工程系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4个系;设有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、智能交通运输实验室、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验室3个教学实验室;设有汽车运输工程研究所、现代物流研究所、结构工程研究所3个研究所;设有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与开发中心、吉林省智能交通工程研究中心、汽车交通安全研究中心、智能交通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4个研究中心。

通过“九五”至“十三五”期间国家“211”工程、“985”工程及“双一流”工程的建设,学院的装备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,设备总资产6000余万元。初步建成了车辆智能化诊断系统、交通环境监测系统、交通监控系统、卫星导航定位实验系统、桥梁健康状态监测系统、生产物流仿真实验系统等教学科研装备系统,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
建院以来,学院负责和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研究项目700余项;获国家级、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;授权发明专利600余项;出版学术专著、统编教材和其它科技著作60余部;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,其中被SCI/EI检索收录1000多篇。学院高度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,先后与1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,校际学术交流频繁,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,促进了学院的整体发展。

交通学科经过60余年的建设,科研能力和学科实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。在智能运输系统、载运工具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、道路桥梁安全监测与养护、运输系统规划与物流管理等领域具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条件。具备承担国家与行业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培养高层次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。通过对智能运输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、智能车辆与检测技术、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、交通控制与安全、交通装备节能减排、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桥梁设计施工、物流管理系统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,使学院稳定保持在全国交通领域的整体领先水平。

建院以来,学院党委紧密围绕党建工作,认真抓好党的政治建设、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、作风建设、纪律建设、制度建设,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,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教风和学风,营造积极向上、团结奋进的工作学习氛围。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,全面落实《党委会议事细则》、《党政联席会议议事细则》,为学院学科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,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。学院党委和相关个人获得多项省、市、校级各项表彰。

多年来,学院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,取得了累累硕果,涌现出众多激动人心、催人奋进的感人事迹和先进人物。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时代背景下,在“十四五”战略规划机遇期,学院将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,以“三大工程”建设为抓手,坚持立德树人,坚持四个面向,继续发挥高层次交通人才培养基地和交通运输科技攻关基地的作用,继承老一辈交通人优良传统,秉持“知行交融,弘毅通达”院训,紧密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不断进取,砥砺前行,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